發布時間:2019年08月21日 17:05 閱讀:次
習水縣是“四渡赤水”主戰場、發軔地,紅軍在習水縣內轉戰62天,足跡踏遍轄區全部鎮鄉,留下眾多的革命舊址和寶貴的精神財富。近年來,習水縣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,挖掘紅色教育內涵,用紅色基因促干部固本培元。
打造“點面結合”的教育陣地
以縣委黨校主校區,打造了習水紅色文化教育中心、遵義新長征教育中心、貴州省革命文化培訓中心、土城紅色文化教育基地、四渡赤水培訓基地“三中心兩基地”的四渡赤水文化培訓綜合體系。開通了遵義市市區—播州區—茅臺鎮—土城鎮—丙安鎮“紅色文化培訓專線”,重點打造“培訓專線”中縣內土城鎮的女紅軍街、四渡赤水博物館群、青杠坡戰斗遺址文化園等現場“教學點”。
開設“情景再現”的精品課程
抽調縣委黨校、四渡赤水紀念館、四渡赤水培訓學院等單位骨干力量,組建紅色教育課程研發團隊,按照“挖掘更深、內容更全、啟迪更大”要求,開展教學課程的挖掘和創作,打造了《四渡赤水的現實意義》、《四渡赤水的群眾路線》、《得意之筆》、《信仰》、《重走長征路》、《紅色記憶》、《再現四渡赤水》等15部課堂教學課程,形成了一套集專題教學、現場教學、情景教學,引導廣大干部、群眾重溫革命傳統,傳承革命精神,加強黨性修養,堅定理想信念。
創新“靈活多樣”的教學方式
摒棄傳統的“教師授課、教室聽課”模式,推廣干部培訓現場教學模式,參訓干部通過參觀革命舊址、教師現場授課等方式,結合“聽、觸、感”,領悟紅軍“四渡赤水”文化和“長征”精神。提升干部培訓課程中戶外教學時間占比,創新推出“舊址參觀、場景再現、現場體驗”為一體的戶外教學模式,重點打造紅色教育戶外體驗教學“五個一”工程(參觀一批革命舊址、重走一回長征路、齊唱一批經典歌曲、瞻仰一次烈士園林、開展一次群眾家訪),以靈活多樣的現場教學方式展現紅色文化,增強參訓干部的吸收力、感悟力。